《导读利奥塔》学习笔记

什么是无产阶级文化?用一句话来概括:舍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。有了这点精神,无产阶级就不好惹。否则就有变成受虐狂的危险。不懂得这一点,就会认为美国人占领国会,香港人占领中环,德国人围堵柏林是因为没有文化。教员搞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倡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: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。前者提倡自力更生,后者提倡大无畏。

毛泽东认为自己一生做了两件事,一是把蒋介石赶到一个小岛上去了,二是搞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。为什么不提马克思主义呢?无产阶级文化是道,马克思主义是术。无产阶级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大概是这样。即使“造反有理”,不敢造反有理也没用。

所有的教育都是非人的,因为没有强制和恐吓就没有教育。

利奥塔

在他成为原告的同时,他仍然是受害者。他有办法确认自己就是受害者吗?没有。因此,你怎么知道他是受害者?什么法院可以进行审判?事实上,异识不是一个诉讼问题。经济法和社会法可以解决经济和社会伙伴之间的争端,但无法解决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异识。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合格的语位,或者通过怎样的确认程序,工人可以提请劳资仲裁委员会注意,他们屈从于自己的老板,每周工作那么多小时来换取薪酬,这种行为不是一种商品呢?劳动者已经被设定为某样东西的所有者。他成了被告,担负着证实不存在的责任,或至少是证明(商品)非其属性的责任。而反驳他也很容易。劳动者属性——“他是什么”——似乎只能用经济和社会法之外的语言来表达。在经济和社会法的语言中,一个人只能表达他所拥有的东西;如果他什么也没有,那么这种“什么也没有”要么得不到表达,要么以一种可证明的方式来表达,仿佛他有什么一样。如果劳动者想展现自己作为劳动力的本质,这个(诉讼)法庭无法听到他的声音,因为它无法胜任。这种“无法证明的”情况表明了“异识”的存在。控诉的人可以被听到,但是,受害者本人,即便可能与前者是同一个人,却被迫陷入沉默。

利奥塔